2011年11月12日星期六

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将如此



  如果人们回顾2011年时,也许会想起网络上的这条段子: 
  “因为达芬奇,郭美美只火了两个星期; 因为赖昌星,达芬奇只火了一个星期; 因为动车,赖昌星只火了半天。” 
   
  层出不穷的社会新闻火爆了媒体的版面,刺激着人们的眼球,麻木了大家的神经,不断刷新着愤怒的底线。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里,我们的记忆力却好像在不断减退。 
   
  所以有必要回头去看看过去,那些并不遥远的过去,看看如今发生着的事情,有多少是阳光底下的新鲜事。 
   
  将来又是否会有所不同? 
   
  有人说,人们从历史中学到的,就是人们不学习历史。如果我们总是如此健忘的话, 
   
  那多没意思啊。 
   
  PS: 这个语录系列每年都会出一本。2年前就在书店里见过了,但直到2周前才在卓越上试买了2010年的。11月11日又上卓越订了2003~2009一套。12日收到,7本总共84元(免运费)。 
   
   
  

2009年7月19日星期日

FUCK GFW

    为了访问 Blogger 需要花费多少时间?我花费的时间是:三天。

    Blogger 再次被 GFW 已经几个月了。周五,趁着办公室里清闲无事,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研究 Google Sites ,在网上翻看使用教程,想着能否用来作为 Blogger 的替代品。

    此外,还再次试用了其它几个 Blog 网站:Blogbus 、Blogcn 以及百度空间。研究了向它们导入 Blogger 模板以及日志的办法——结果是没找到办法。托 Blogbus 模板编辑器帮助文档的福,又看了点 DIV+CSS 的入门教程,跟着教程 step by step 地做了个网页架子——结果是依然没能帮我解决什么问题。

    于是掉过头去,接着琢磨怎么访问 Blogger 的办法。恰好 Firefox 3.5中的翻墙插件 Gladder 做了更新。安装新插件后,能够访问 Blogger 了——并弹出各式杂乱的广告窗口,同时强制缩小 Firefox 窗口,每打开一个新页面,都不得不再点击一次“使窗口最大化”按钮。查看Gladder 的 Google Group 讨论,听说了 “https”  这么个玩意儿。试用了几个代理网站,有几个利用 appspot 的代理能够完美浏览 Blogger ,却无法登陆后台进行编辑、设置。尝试了几次之后,不知什么原因,整个 Google App Engine 干脆全都无法访问了。

    今天上午又搜索了一些 Blog 式站点的制作案例,终于在 Google Sites 上面弄出了自己 Blog 的架子——虽然很简陋。而周五嵌入其中的 Google Analytics 也顺利地开始统计数据。

    今天午后,继续尝试利用代理访问 Blogger 的方法,搜到了一个 https 代理网站,能够访问并登陆 Blogger ,但是依然会出现闪烁的悬浮广告——好在可以手动关闭。使用 Tor 虽然能够完美访问、登陆,不过速度极慢。

    所以,就为了使用一个 Blog 网站,这三天我接触了这么些东西:
  1. Google Sites
  2. Google Analytics
  3. DIV+CSS
  4. Google Group
  5. https
  6. Google App Engine
  7. Tor
    ……

    而这些原本都是我——作为一个普通的网络使用者——根本不需要了解的。

    全拜 GFW 所赐。

    就连这篇日志,也是通过 Gmail 发布到 Blogger 的——昨天开始使用的又一新功能。

    我只是想要一个简单、干净的 Blog 而已,GFW 却把我一步步推向对它深怀仇恨的对立面。




2009年4月12日星期日

当你离开时


2007年,是春天还是秋天?我记不清了,意外地在网络上看到了ZARD主唱坂井泉水的死讯。

我很茫然。这种茫然,来源于对死者的一无所知——

“ZARD?眼熟的名字。”

几天之后,我才想起了曾经听过她唱的《运命のルーレット回して》——《名侦探柯南》的OP。

还未去熟悉了解,斯人却已离开人世。

那段时间,网络上出现了不少怀念ZARD的文字,VeryCD上,她生前发行的一张15年精选集一跃冲上了下载排行榜首,唱片公司趁势又接连推出了一系列追忆CD,甚至发行了全新单曲。我开始听她的歌,查阅她的生平,恍惚间仿佛这个温柔的女子依然静静地生活在某个遥远的地方,写着温暖、坚韧而昂扬的歌。

很久之后才回过神来,斯人已经去世很久了。

人死了,却永远活在了人们心里,带着年轻的脸庞和笑容——死亡让某些艺人更具魅力。当那些美丽的人儿香消玉殒之时,总不免让人感慨唏嘘。倘若张国荣不是在愚人节这一完美的节日告别人世,恐怕也难以在身后留下如今这般难以磨灭的形象。

虽然如此,但我依然想,如果坂井泉水还活着该有多好。倘若她还活着,自己就能像她的老歌迷那样,盼着她的下一首新歌。

但我终究是错过了她,不会再有这种等待的机会了。

2009年4月6号,午夜,我决定再去豆瓣上的小组逛一圈,然后睡觉。

却意外地看到了歌手阿桑病故的消息。

我并不是阿桑的歌迷。实际上,在4月6号之前,我只听过她的一首歌——《The Rose》——某同学推荐给我的,之后便一直存在了我的MP3里。英文歌词,我没听懂多少,只觉得唱得不错。

这是第二次了。

那些曾经感动过我们的艺人,那些曾经在我们的青葱岁月中留下过印记的歌曲或电影,是一个个时代的标记。他们的身上,有着我们这一代人共同的集体记忆。错过了他们,就是错过了对一个时代的完整回忆。而这样的艺人和作品,我错过的太多了。

比如谢霆锋,又一个我几乎没听过其什么歌,却越来越欣赏其为人的艺人。十多年来,眼看着他由一个从骨子里都透着酷劲的叛逆少年,逐渐变成一位为人夫、为人父的成熟男人,就如同我们的老朋友一般,和我们一起逐渐成长。

可能的话,我希望自己能多听听他们的歌、多看看他们的电影、多买点正版CD留念。

而不是在离别时,才发现了他们的好,跑去翻维基百科,若有所失。